俗话说的好,知人知面不知心,足可看出知人之难。如何知人,需要有深邃的智慧。如果我能真正了解人,那么后面事情的处理就会非常简单,所以说知人是事业顺利的开端。其实识人也很容易,关键是我们要掌握正确的方法:
一、从言行识人
言为心声,行为心表。从言语行为上可以非常直接地了解人。当一个人每天所谈仅限权势和金钱时,就足可以了解其为势利小人,毫无信义可言,不值深交。当你有权有钱时,他会百般谄媚,当你无钱无势时,他会冷眼蔑视,甚至落井下石。当年苏轼在京城官势正热时,与其交往的人络绎不绝,他的妻子王弗就指出其中一位名叫章惇的人要慎交,原因就是此人说话首鼠两端,毫无主见,只是随着苏轼说的话一味迎合、奉承,这样的人,必是那种阴险奸诈之人,应该远离为好。结果后来就是这个章惇在苏轼被贬时百般迫害,一直将他贬到天涯海角,让苏轼这位豁达之士也发出感叹:“做鬼也不愿意碰到章惇”。
二、从常情识人
逆常情之人不可信。现在恋爱中的年轻人听到的告白全是甜言蜜语、海誓山盟,如果你不具有一双慧眼,你还真难找到真正的白马王了。你要留意一下,他对他的父母好不好,如果不好,对父母毫不关心,甚至随意乱发脾气打闹。那他对你再好也只是暂时贪慕你的美貌,当你容颜不在时,他会向现在厌弃自己的父母一样非常残酷地甩掉你,一个对亲生父母都无感情的人是不会对你有真爱的。正如当年管仲对齐桓公身边四位宠臣的清醒评价。一是易牙,将自己4岁的儿子做成菜献给齐桓公来满足口腹之欲。二是竖刁,竟然阉割自己来服侍齐桓公。三是卫开方,为了给齐桓公作乐自己父母去世都不去奔丧。管仲指出像这些对爱子、自己、父母无情之人他们能对谁有真感情,能做出什么真正有益于众人的事业。
三、从贫富识人
在人贫穷的时很能看清一个人。有人在贫穷时能坚守正道,艰苦奋斗,足可看出其人品端正,志向远大。有人在贫穷时则无所不为,甚至干一些偷鸡摸狗等令人不齿的行为,有人为升官甚至出卖色相,毫无廉耻,这样无底线的人能有什么品质可言。同时,一个人在富贵时也最能暴露本性。有人在富有时将钱花在了正当事业,助益晚辈及他人,有人则用在了花天酒地、声色犬马,两者的水平高低一看自明。华侨领袖陈嘉庚在拜访国民党时,蒋介石动用了8万元资金宴请他,而到延安时毛泽东却仅用1.5元招待陈嘉庚,却让他非常满意,并对国民党在抗战危亡时刻“前方吃紧,后方紧吃”的现象非常不满,指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,并从此与国民党分道扬镳。有人在发达时提拔了一些正直实干之人,有人在发达时却提拔了一些谗佞邪恶之辈,也就很清楚地反映了提拔者本身的品位,正所谓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。
四、从外貌识人
古时有相者。其实从人的外貌了解一个人也是有些道理的。相由心声,内心善良的人由于长期和顺之气充于体内,外貌自然和善。正所谓心有善念,必有婉容,从这个角度讲善良也是最好的美容剂。有些偏狭性格的人也能通过外貌展现出来,像范蠡评价勾践脖子细长,口像鸟嘴,这样的人只可共患难,不能同富贵。再者相面人常说天庭饱满之人是富贵相,其实天庭饱满是在反映人的脑容量充足,脑细胞丰富,所以脑门外凸,智慧高,运气自然会好。也有相者说肌不附骨之人寿数将尽,其实也是看到一个在行走时四肢七零八落,散甩无力,好像炖烂的排骨,肉已离骨,此人明显气血虚微,天命自然不长。
总之,孔子说过:“知人者智”,真正了解他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,具有超凡的智慧,卓越的眼力。可以不识字,不能不识人,只要我们能了解人,看清人,好么其他纷纷扰扰的事情也自会理清,我们观大千世界也就不会再雾里看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