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主席教你搞创新

2021-03-25

毛主席带领中华民族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统治,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,在华夏历史上实现了改天换地,用卓越的智慧探索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,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创新经验。

一、抓住重点搞突破

做事情要抓住重点,只要搞定一个重点,就能掌控全局。毛主席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中最能抓住重点,他在建党之初,就敏锐地看到,中国革命实质是农民革命,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,而农民问题的中心问题又是土地问题。正是抓住了这个重点,深入开展土地革命,毛主席带领共产党突破了国民党的围剿,建立了陕甘宁根据地。打破了日本扫荡,建立了广大抗日敌后根据地。最终战胜了腐败的国民党,解放了全中国。这就是抓住重点搞创新,没有重点到处乱撞,是无法成就任何事业的。

二、逆向思维争主动

在与国民党的斗争中,党内很多同志认为就是要与国民党直接斗。国民党在城市,我们也要攻战城市,国民党来进攻,我们就要直接抵抗,硬碰硬。而毛主席却进行了逆向思考,共产党不去攻打敌人实力强大的城市,而是在国民党管控薄弱的农村进行发展,从而能更轻松的达到发展目的。对于武器精良、数量强大的敌军,采取了透敌深入、各个击破的战略赢得了胜利。其实思考问题有很多个角度,并不是一味向前就是发展,可能反向思考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三、分解步骤求成功

面对一项艰巨的任务很多人都会迷茫,有畏难情绪。在抗战中就是这样,当时日本经济发达,武器精良,使很多人产生了“亡国论”的情绪,也有人盲目乐观,认为将迅速胜利。毛主席却能通过分解步骤,洞悉全局,提出著名的“论持久战”。指出中国抗战必将经过“防守阶段、相持阶段、反攻阶段”。结果整个战局的走向正如毛主席所料,经过八年,实现了抗战全面胜利。再大的困难,只要会分解,我们都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。

四、转换背景破困局

在革命发展初期,毛主席清醒认识到,单凭中国共产党及工人阶级的力量是有限的,无法与当时的帝国主义及封建军阀相抗衡,也无法战胜残暴的日本侵略者。所以,毛主席发展占中国人口90%以上的农民,并联合广大民主进步人士,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。从而使貌似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,破灭了他们妄图侵吞中国的幻想。也是通过兵民融合战略,中国共产党能在初期弱小的形势下,不断扭转战局,最终打败国民党,解放全中国。这些都是毛主席转换背景的策略,通过置身于一个更大的背景空间,放大自身发展的背景,通过背景的力量使自己更强大,创新出一个更为有利的局面。

五、回避困难解问题

在解决问题时,人们的常态思维是围绕困难,克服困难。而毛主席思考问题时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,他的想法是只要解决问题,并不一定去硬碰困难。比如,当时我党秘密得知傅作义要动用十万大军偷袭西柏坡,而西柏坡的解放军仅千人左右。通常思路是要么跑要么打,但都是极端危险的,而毛主席却采取了创新策略。他在报纸上发表了一条新闻,将傅作义的偷袭计划公布于众,给国民党心理上造成了突然袭击,产生惊愕和错觉,达到了“空城计”的效果,避免了党中央总部面临的覆灭危险。这就是回避困难的创新思路,要求我们面对障碍时要拓宽思路,寻找新突破。

正是毛主席在中华民族最危亡的时刻,敢于站在人民大众的利益之上,独立自主地分析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,想前人之所未想,谋前人之所未谋,带领劳苦大众不断创新局面,建立新中国,让中华民族自豪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。


分享